陈向宏,被外界称为乌镇的“掌门人”,从1999年起白手起家对乌镇进行保护与开发,“小火慢炖”十多年把这个江南水乡小镇打造成为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乌镇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后,乌镇保护开发的领军人物陈向宏和这座古镇再次名声大噪。
“乌镇总规划师”、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向宏曾说,未来,在乌镇,留住你的一定不止“小桥流水人家”。
“乌镇像图书馆,我就像管理员”
作为土生土长的乌镇人,陈向宏对乌镇的感情很深。“一片新房子,一片老房子,还有一片破房子。”采访中,陈向宏说起刚开始开发乌镇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而在16年前,乌镇当地的居民根本不相信,这个长期破旧的小镇能迅速成为全国游客接待量第一的单个旅游景区。陈向宏说,1999年,先开发的是乌镇的东栅,思路比较传统,一条老街加几个博物馆,临街的老房子修个外立面,然后破墙就开店了,全国很多古镇都是这样做的,古镇做的都是观光旅游。
2003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乌镇融资10亿元对西栅实施保护开发,保护工程是东栅景区的三倍多。在东栅开发经验下,陈向宏不愿再走老路。他提出了全新的古镇开发理念,建设西栅。把原住居民统一搬迁出去,整个古镇重新规划,在原有老建筑的基础上,对于古镇的布局、功能区一一作出细致规划。
他主持古镇建设,迁出了西栅几乎所有的原住民,留下了一个干净整洁、井然有序、古朴优美的古镇;大手笔投入,在古镇保护上对修旧如旧又倍加苛求。“乌镇就像一个图书馆,有很多的残本孤本,我就像图书馆管理员,不停地去修复。”陈向宏说,“我相信,再过50年,镇上的人还会记住我”。
一笔一画绘制出古镇的全部细节
陈向宏曾有过很多身份和标签,可他一直在微博上自诩为“包工头”。学机械出身的陈向宏有着建筑师的执著,西栅的项目,他画了4年图纸,一笔一画将古镇从轮廓到细节全部画出来。陈向宏告诉记者,西栅的每一座桥、每一盏灯、每一个马头墙和观音兜,都是他这位“包工头”一笔一画绘制的。
为了修旧如旧的效果,陈向宏坚持从临近乡镇收购被废弃的古桥、老屋、家具等旧材料,编号运回,并盯着泥工瓦匠们现场施工,这样琐碎、枯燥的“包工头”的生活持续三年,才有现在西栅的风貌和格局。
一直到现在,在乌镇旅游公司参与的北京古北水镇和海南渔村的项目,他依然保持着画图纸的爱好和习惯。无论去哪儿,他随身携带的东西里总有一把比例尺。项目开工,他就住进工棚,看着图纸上的房屋树木桥梁厕所,从一笔一画,变成一砖一瓦。
“旧瓶装新酒”让乌镇独一无二
不到2000米长的乌镇西栅大街,三五步之外就是一场露天嘉年华演出,戏曲、现代舞、木偶戏、魔术、杂耍。“从2013年办起国际戏剧节后,乌镇就有了不一样的气质。”对此,陈向宏形象地打了一个比方,乌镇是“旧瓶装新酒”,而很多古镇是外面修个门面,新瓶装旧酒。小桥流水大家都一样,区别只能是文化,文化特征才是一个古镇最大的个性。
“我向来反对把古镇的保护和商业开发对立起来。”他说,历史上的古镇都是商业繁荣发达、商贾云集之所。现代文化引入古镇,反而让古镇魅力四射。陈向宏说,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老外们对媒体都会提一句:乌镇很漂亮。旅游+文化的驱动,才能带动整个镇的商业和产业。未来的乌镇一定是向着戏剧、现代艺术、互联网等方向多元发展,而不是单一依靠小桥流水的江南风光吸引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