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融合创新 传承红色基因——代表委员为红色旅游发展建言献策
近年来,全国各地红色旅游持续升温,去年以来,在庆祝建党百年的喜庆氛围中更是格外火热,这一现象引起了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关注。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在接受中国旅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进一步挖掘各类红色遗产,丰富红色文化内涵,针对大众日益多元化的需求,推动红色旅游与相关领域跨界融合,更好发挥红色旅游传承红色基因、带动地方发展、丰富大众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红色旅游景区不仅是旅游目的地,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朱晓进表示,目前,各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硬件设施已经较为完善,但部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讲解内容、方式及深度上未能针对参观者的年龄提供差异化服务,讲解内容存在千人一词现象。他建议,应进一步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吸引力,在馆校合作的基础上引入专家团队、教师团队、社会志愿团队,为各学段的学生群体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导览讲解服务、课题研究指导等。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结合红色旅游活动开展主题征文、爱国主义知识竞赛等。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从艺术与旅游融合角度对红色旅游发展提出了建议。他认为,各地应加大文旅融合创新力度,用艺术讲好红色故事,通过发展旅游更广泛、更有效地传播红色文化。“有内容、有情感、有细节的故事是红色精神的生动载体,豫剧经典剧目中有大量感人的红色故事,如《朝阳沟》《常香玉》《刘胡兰》等,可以将这些艺术作品融入红色旅游线路设计中,让红色旅游更富感染力。同时,建议相关部门统筹协调景区景点、豫剧演出团体等,围绕红色主题,共同创作并演出戏曲情景小品、折子戏、大戏等作品,并加强线上线下融合传播,让游客耳目一新。”
全国政协委员、春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煜表示,打造红色旅游精品,一要鼓励旅游企业推出符合市场需求、形式多样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二要培养一批会讲红色故事的人才;三要进一步加强面向青少年的红色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例如,结合“双减”政策的实施,学校可以增设红色教育主题课外活动;旅游企业可以针对青少年研发红色教育产品,供当地教育部门遴选并向学校推荐。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着重关注了红色水利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他表示,红色水利遗产承载着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是赓续红色血脉、增强精神力量的实物见证和生动教材,保护和展示这些遗产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途径。为此,他建议加大对符合条件的水利设施的开放力度,将闲置空间改造为博物馆、陈列馆,结合遗产特点、借助科技手段,打造高质量精品展陈;深入挖掘遗产相关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资源,推出一系列高品质的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助推遗产所在区域农产品等增值。
谈及如何通过红色旅游让青少年更好地感悟革命精神,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湖南省委会副主委、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雷鸣强表示,红色旅游的核心是传承红色精神,应结合青少年群体特点,从旅游线路主题设定、历史人物事件选取等方面寻找合适的切入点,让青少年游客重温历史,并从中找到共鸣。“红色资源中蕴含着树立远大理想、克服重重困难、接续奋斗前行的励志追梦故事。对红色资源的挖掘应注重从青少年的视角出发,赋予红色故事当代意义,将这些故事与青少年学生日常关注的问题相结合,从而激励他们勇于面对并克服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永泰县希安油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卢玉胜表示,福建各地红色资源丰厚。去年,全省以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和旅游活动,强化了红色旅游传承红色基因的作用。同时,福建各地努力推动红色旅游与当地特色旅游资源深度融合,取得了切实可行的宝贵经验。卢玉胜建议,更深入地整合资源,不断深化产业融合,将红色资源丰富的乡村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点,形成一村一品,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品质,进而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全国人大代表、桂林市旅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高级讲师韦红梅从教育和人才角度提出了建议。她认为,推动红色旅游创新发展,需要不断提高人才教育培养水平、不断增加人才供给。红色旅游具有复合属性,一方面红色旅游具有社会教育属性,肩负着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因此,红色旅游发展需要理想信念坚定、对红色历史理解透彻、对社会教育有深入研究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红色旅游具有产业属性,可以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其创新发展需要符合市场规律,需要不断引入科技等创新元素。从这方面考虑,红色旅游升级发展需要既懂红色历史又懂经营管理的高水平人才。
2021年,包括港珠澳大桥在内的“奋进大湾区·逐梦新时代”精品线路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全国政协委员、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建议,进一步挖掘港珠澳大桥历史文化、科技、体育、旅游价值。依托港珠澳大桥,在珠海建设一座国家级桥梁博物馆,以桥梁博物馆为核心建设国内首个集桥梁文化传播、科普教育、研学旅游等为一体的交通科技小镇;每年在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纪念日当天,举办国际马拉松赛,在港珠澳大桥西人工岛(白海豚岛)举办大湾区新年音乐会,打造独具特色的海上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