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旅游演艺市场规模逐年增长,根据《2019-2020中国旅游演艺年度报告》显示,2019年旅游演艺票房增长15%,超过了68亿元,近5年年均增长近17%;2019年观众人数达到9583.2万人次,近5年年均增长达18.5%。
然而,疫情给旅游演艺沉重一击,据企查查数据显示,疫情以来注销的旅游演艺相关企业不在少数,回顾2020年全年吊注销的相关企业数为273家,2022年(截至目前)则吊注销了155家。据不完全统计,80%的旅游演艺项目都处于亏损状态,真正盈利的不到9%,旅游演艺真的开始走下坡路了吗?
并非如此,从旅游演艺巨头的宋城演艺的财报数据就能看出来,2020年度宋城演艺虽亏损额度较大,但是在旅游演艺业务上是盈利的,而2021年根据其业绩预告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8亿-3.58亿元。旅游演艺的营收为何会两极分化?因为旅游演艺本身也存在以下发展瓶颈。
旅游演艺项目投资高,但短期难回本
根据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演艺项目整体呈现高投资、大场面、大制作的特点,投资额普遍超过1000万元,超过亿元的有60%以上。
以宋城演艺项目为例,在三亚的宋城演出前期投资仅一期约5亿元;在丽江的宋城演出一期投资5亿元;在桂林、张家界、西安的宋城项目一期均超过5亿元。
虽然这些大型的、拥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旅游演艺项目可以得到各地政府政策资源支持,但投资巨大的旅游演艺项目很难在短期内回本。
例如2021年最火的旅游演艺项目《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在影响力上,开业10天就7次登录央视,在营收上,开业后的首个端午假期,三天时间共接待游客2.3万人次,综合收入为713万元,各个方面都表现突出,但是这个项目总投资约60亿,今年又受到水灾及疫情影响多次停业,而该项目日常运营以及演艺人员工资都是不小的开支,可想而知项目压力有多大。
小型旅游演艺项目更难了,不仅前期找投资难,后期市场引流推广也难,由于缺少大IP内容支持,初期很难打开市场,疫情之下,最容易倒下的就是他们。
产品同质化严重,相关产业链不完善
这些旅游演艺项目基本都是靠门票收入,演艺目的地往往没有相应的酒店、餐饮、购物等周边产业链来承接后续的需求,导致许多旅游演艺项目成为孤立的文化项目,投入与产出严重不成正比。
由于旅游演艺票价相对高昂,所以长期以来,我国旅游演艺经营依赖旅行社的捆绑销售,据《商界》报道:宋城演艺的观众渠道来源有85%来自于团客;为持续绑定团客,宋城采取高票价高返佣策略,为旅行社等渠道方支付了高昂的返点,平均200~300元的终端票价,在财报中实际录得不到100元。
此外,市面上旅游演艺产品同质化严重,所以在《“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要促进旅游演艺提质升级,支持各级各类文艺表演团体、演出经纪机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参与旅游演艺发展,创新合作模式,提升创作质量,推广一批具有示范意义和积极社会效应的旅游演艺项目。
宋城演艺采取“重资产+轻资产”方式实现盈利
宋城演艺能够盈利源于它的商业模式,自2013年开始,公司采取“重资产+轻资产”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异地扩张,在有优质旅游资源的主要城市,公司采取重资产运营,而其他具有一定旅游资源且有意向合作的,采用轻资产运营。
此外,除了现场演艺收入来源之外,宋城演艺还有一项业务是旅游休闲服务,指轻资产输出业务以及网络票务销售业务。所谓轻资产运营,就是自己不建设公园场所,与其他景区合作,向合作方提供品牌授权、规划设计、导演编创、托管运营等服务,从而降低自身的资本投入。
轻资产运营前期不仅不需要自建场所,还可以收取服务费,一般是2.6亿,分两年确认收入;后端在运作的过程中,可以分得景区每年收入的20%;因此毛利率非常高,2020年的毛利率超过95%。
并且宋城演艺的“雄心”不仅仅只在轻资产上面,例如预计2023年开业的珠海宋城,定位于世界级演艺度假目的地,完全打破了公园、演出、休闲、酒店的界限,拥有50多个剧院及表演场所、超过3万个观众席位、百台以上各类演出、演艺公园等多种类型的演艺集群、5000间客房以及与之配套的休闲度假设施,将成为真正的演艺王国和中国旅游演艺的“巨无霸”。 此外,宋城演艺也以市场为导向,不断优化项目内容,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根据其业绩预告的公告显示,宋城演艺持续关注年轻人的消费需求,为Z世代构建新消费场景。
以奇妙夜活动为例,期间接待人数同比2020年增长384.66%,杭州宋城单日最高接待夜游游客创历史新纪录, 受众中95后占比超60%,包含 80、90、95 后在内的消费主力占比更是接近95%,成为年轻人节假日个性化社交新场所。
旅游演艺企业这么多,而宋城演艺只有一个,虽然市面上也涌现了一批优质的旅游演艺产品,例如《知音号》、《南京喜事》等等,但是想要在这个行业深耕并做大做强,要走的路还很长。